校友来鸿您所在位置:首页 >> 校友来鸿

师大一附小——敬爱的母校

发布日期:2023-07-03 13:45:06.0

   “人生七十古来稀”。欣悉母校七十周年校庆,万分高兴。七十年来师大附小培育了众多的革命志士和建设祖国的各种优秀人才,战斗在革命和生产的第一线,“桃李满天下”,当之无愧,这是母校的光荣和骄傲,也是我们校友的骄傲。

  我是1933年入学的,离开学校已经四十多年了。每当我走过和平门的时候,总不免怀着感激和怀念的心情,看看那黑色的铁门,隔墙仰望一下那红色的二层小木楼。有一个时期,临街的墙上开了一个豁口,是否要把这座小楼拆掉,我真担心。过了不久,豁口又堵上了,我才放了心。是的,小楼建造的并不雄伟,规模也不大,随着学校的发展,早该改建成一座大楼了。可它是奠定我一生学习的基础,引导我走上为祖国建设服务的启蒙地呀1怎能对它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亲切的留恋呀!
  案头放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师大一附小第二十六次毕业纪念册。四十多年来,我有过无数书籍,买了新的,抛弃了旧的,“新陈代谢”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它却一直伴随着我。纸的颜色由白变黄,书脊也破了,可我舍不得扔掉它,它依然是我最喜爱的书,被我珍藏着。因为它记载着我童年的老师和学友,看到它就回忆起我幸福的童年。眼前就会出现一幕幕小学的生活和学习,而那一切又是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我入学的时候是在鹤班。当时一附小各班都有一个班级名字,有鹤级、燕级、松、竹、梅、雪、雨、虹……等等。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正中挂着一个班级的旗子。我们班的班旗是用大红缎子做的,中间一个白色的仙鹤。你会想象的到它是多么漂亮的班旗呀!
  一年级我的教室在前院,一二年级老师的备课室就在前院的东北角。入学的第一天,上课铃一响,我穿着新的制服,端坐在小椅子上和陌生的小同学一起聆听级任郑文翊老师给我们上启蒙的第一课就在那里。二年级迟受义老师经常跛着一条腿和我们在一起游戏。那时正是抗日救亡前夕,他不仅教我们国语、数学,还指导我们开各种演讲会,画抗日宣传画。有一幅画了一张桑叶(中国)爬上了一条大白蚕(日本),吃掉了“东北”的一角,还有一次五月的国耻纪念日,画了一幅一个中国工人被帝国主义者用刺刀穿破了胸膛,是他教我们用鲜红的红墨水染红了工人的身上和地面。这些画使我永远不会忘记。从小就在这里受到了最深刻的热爱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教育。
  一附小很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学生除了学好语文、数学等智育课,还要非常重视德育和体育。三层院子都有体育场,各种球场、单杠、双杠、跳远跳高的沙坑。下雨了就在礼堂上体育课,在垫上运动跳箱。在前院设有专用的音乐教室。还很重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室的旁边是劳动教室,劳动课作木工、竹工,高年级男生学铁工,女同学学烹调和缝纫。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视,设有卫生科,每年检查学生的身体,平时查卫生,做预防接种。学校除了鼓励学习好的同学,发给奖章奖励以外,对于身体好、讲卫生、全勤的学生,每学期也都分别发给各种奖章。记得那时候,我每学期都可以得到一两枚这样的奖章。这些激励着每一个同学向“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1939年我小学毕业,被母校保送免考升入师大附中,由初中免考进入高中,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即今北京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的医生。想到这些就不能不回忆起那些曾经培育过我的老师们。三年级级任朱延誉老师,四年级李际荣老师,五年级刘企琮老师,六年级于士俭老师以及校长张鸿来老师,教导主任赵墉老师,还有许庆艾老师,王企贤老师,教体育的张希良老师,教音乐的陈淑芸老师,管卫生的赵文顾老师、宋国贞老师,图书馆的王柏年老师等等。一张张慈祥和蔼的面孔、循循善诱的教导,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是那么清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我离开母校已经四十三年了,当时教过我的老师有的已经去世,有的依然健在。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处处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每当我工作中做出一点成绩,就由衷地想到这和我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作为学生怎能不向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呢?
  在母校七十大庆之际,让我衷心祝愿母校永远青春常在,朝气蓬勃,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祝愿老师们健康长寿。我相信,新一代的小同学一定会继承母校的光荣传统,以优异的成绩为母校增添新的荣誉。

此文发表于1982年,作者曹瑛系本校1939年毕业生。